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团队赴额济纳参加学术研讨并实地考察
2019-10-17 15:45    点击:    作者:    来源:

 

10月15—16日,“居延遗址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召开。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该旗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推动大居延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议题主要包括大居延遗址保护与“申遗”、居延汉简研究、黑城文书研究、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研究等方面。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我校“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团队一行7人与会。在15日上午的大会上,孙占宇教授作了题为《略论额济纳新出汉简的学术价值》的主旨报告,围绕额济纳新出简牍的学术价值及居延都尉府下橐他候官的构成、卅井塞博罗松治以东烽燧的走向等问题提出若干新观点,引起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在15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团队成员认真听取专家报告,并分别作了发言,包括陈玲副教授《汉代“徒复作”考论》、马智全副研究员《肩水金关汉简“宣曲校尉”小识》、冯玉副教授《西北汉简中的“柱马”》、朱赟斌讲师《地湾汉简〈文子〉残章研究》等。与会专家刘乐贤(首都师范大学)、张春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国胜(武汉大学)、邬文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人对上述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表示肯定。  

   

         

         

   

16日,会议主办方邀请与会专家参观了额济纳旗博物馆、考察了居延甲渠塞遗址。该遗址为汉代居延都尉府甲渠候官治所,是居延边塞上一处重要的军事设施,其布局规模由坞、障、烽台等部分组成,先后发掘出土简牍12378枚。  

17至19日,我校参会人员自行组织,继续深入巴丹吉林大漠戈壁实地考察。17日考察了古居延绿洲以南的卅井塞,其中博罗松治为卅井候官治所,曾出土简牍460枚。18日考察了位于古居延泽北岸的长城遗迹和额济纳河下游荒漠中的殄北塞。19日返程途中考察了肩水金关遗址和肩水候官遗址,前者中出土简牍11593枚,后者中出土简牍近3182枚。  

   

   

   

   

这次活动是“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团队在2018年敦煌考察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学术考察。两次实地考察基本覆盖了西北简牍的主要发掘地,十分有助于团队成员对于两汉西北边塞烽燧体系的深入了解,进而将对他们的学术研究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是校级重点扶持建设学科,目前共有成员8人,其中博士6人(含在读1人)、硕士2人。近年来,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资助经费三百余万元(含学校配套资金)。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孙占宇“简帛日书所见秦汉民众生活研究”(已结项)、马智全“敦煌悬泉置墙壁题记整理与研究”(在研)、陈玲“汉代罪人徙边政策研究”(在研)、冯玉“西北汉简所见丝绸之路上的使者研究”(在研)、孙占宇“肩水金关汉简分类集成研究”( 立项)等。  

   

   

   

 

撰稿:孙占宇    审核:高原